推广 热搜: 幼儿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学习  注意力训练  育儿新知  智力开发  家长教育心得  教育  学习动力  家庭教育帮 

专家曝光初中孩子为什么“叛逆”

   日期:2024-04-03     来源:www.pnswa.com    浏览:300    
文章简介:为何孩子到了初中一年级、初中二年级,到了十三四岁,就变得和以前不同了?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,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,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?其实缘由非常简单:由于孩子在长大,他们开始探寻独立的自我,根据我们的想法做...
为何孩子到了初中一年级、初中二年级,到了十三四岁,就变得和以前不同了?以前的乖乖仔和乖乖女仿佛一下换了个人,变成了一个喜欢和爸爸妈妈对着干,脾气古怪又神神秘秘的家伙?其实缘由非常简单:由于孩子在长大,他们开始探寻独立的自我,根据我们的想法做事。在心理学中,把孩子的这一段成长时期叫做“青春叛逆期”。

  在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里,不少过去看起来很好的“亲子关系”仿佛一下子出了问题。为了改变孩子,爸爸妈妈从批评、斥责、吵闹到无可奈何、焦虑不安。其实,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爸爸妈妈从改变自己开始,重新打造正面的亲子关系。

  要打造正面的亲子关系,第一爸爸妈妈要明确,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培养一个真的的人,而不是满足父母虚荣心的一个物品,或者延续爸爸妈妈意志的复制品;第二要了解培养的唯一方法就是引发孩子自己的成长力,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,而不是让他为了爸爸妈妈或者别的什么去成长。

  在亲子关系的打造中,有“三条高压线”和“两个陷阱”是父母应该特别注意的。“三条高压线”分别是忽视孩子的存在、破坏性地批评和强迫,它们会很大地损害孩子的自尊心、自信心和独立意识,破坏亲子关系。“两个陷阱”是“有条件的爱”和“输不起的心态”。

  千万不要用物质奖励去激起孩子做某件事的动力,这是买卖而不是爱,在这种条件下,你不管做什么,孩子都不会感觉到你的爱,他不会感激你,他觉得这是有条件的交换。调查数据显示,仍然有23%的父母保有此种心态,他们觉得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,孩子就应该认真学习。

  “输不起的心态”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信赖孩子,想了解孩子的所有事情,甚至期望时刻监视孩子,了解他的一举一动,这会让孩子很反感,破坏你们之间的信赖和关系。现场调查表的统计数据显示,近一半的父母表示关于孩子的什么事情都想了解,这说明,至少近一半的父母都可能陷入了“输不起的心态”这个陷阱中。

  “八个工具”帮你打造正面亲子关系

 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成为真的的人,具体说起来,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:自尊心、自信心、责任心、进取精神、学习兴趣和好习惯。糜仁海说:“其中,孩子有了前三种人格,就肯定不会出问题,会健康地成长,假如他还拥有后面的人格,他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人。”

  要想培养孩子的六种人格,正面的亲子关系至关要紧,怎么样打造正面的亲子关系?糜仁海介绍了“八个工具”:爱、表彰、鼓励、确认、理解、伴随、制定标准和批评。“只须父母可以用好这类工具,就可以打造好的亲子关系。”

  每一个爸爸妈妈都会说我们的是爱孩子的,但孩子是不是能感觉到你们的爱呢?“做好听、说、看、做这四个方面,运用好‘爱’这个工具,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爱。”糜仁海说,“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;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,永远别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,不要人前教子;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,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;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适合,不要过多和过少。”

  表彰是一个使孩子打造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,但近三分一的父母却觉得表彰会让孩子骄傲,“只须表彰的方法得当,就能起到非常不错的正面用途,包含表彰孩子的优点和即时表彰,具体步骤是:陈述事实,确认值得表彰是什么原因,表达开心的心情和期望他继续维持的愿望,最后还要有身体接触,譬如拥抱一下孩子、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。”

  无论在孩子失败还是成功的时候,爸爸妈妈都要多鼓励孩子,给孩子重新再来的勇气和再接再厉的信心。假如爸爸妈妈期望孩子如何做或者拥有什么品质,那样当发现孩子某次如此做了,爸爸妈妈就要大声地讲出加以确认,这会让孩子记忆深刻,几次之后,孩子就会形成好的习惯。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轻松地交流,知道孩子的想法与做某件事情是什么原因,真的地去理解孩子。爸爸妈妈要尽量和孩子呆在一块,只有在一块,爸爸妈妈才能了解孩子说了什么话、做了哪些事、如何做的,才能和他们交流,让彼此更多知道和信赖。制定标准时必须要和孩子商量,只有孩子自己赞同的规则,他才能遵守,才有用。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给予批评时,应该就事论事,陈述事实并指出后果,注意必须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,并表达正面的期望。

  只盯成绩单会破坏亲子关系

  父母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单。“假如你只盯着成绩单,就会忽视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心理成长,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,也会破坏你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。”从调查数据看,超越三分一的父母表示,我们的情绪跟着孩子的成绩走。

  “我常常听很多父母抱怨,‘我的孩子数学不好’、‘他英语不可以’等等,这就是父母盯着成绩在给孩子‘定性’。”专家说:“这种定性对孩子会形成负面的心理暗示,那就是‘我学不好数学了’、‘我没语言天分,学不了英语’,这会限制了孩子的进步。”她觉得,父母应该从正面鼓励孩子,要看到孩子在暂时学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和潜力。“我的孩子以前偏科,文科成绩不太好,作文还老跑题,但我从来不说他语文不可以,我一直告诉他,‘你的语文有非常大的潜力’。后来,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,他的作文不跑题了,中考还考了个靓分。”

  一旦孩子有了某种与“成绩提升”无关的兴趣,大部分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加以禁止,“这种做法大概把孩子推到你的对立面,”解素蔚说,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它促进孩子自己去钻研,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并给予正确的引导。譬如,孩子喜欢阅读、爱看杂书,父母就应该保护他的阅读兴趣,特别是在寒暑假,要支持、鼓励孩子多看各类书本。”
 
标签: 家庭教育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